環境部攜手GeSI 共創綠色數位與淨零契機

境部與GeSI簽署合作備忘錄,推動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。
雙方將發展ICT淨碳影響評估與數位績效框架認證。
台灣將借助GeSI經驗,建構智慧碳城市與自願性碳市場。

英歐峰會5月召開 英國正積極考慮碳市場與歐盟接軌

英國考慮與歐盟排放權交易系統接軌,以改善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。
英國自2021年起自建碳市場,現碳價低於歐盟。
分析認為若接軌,英國碳價可能上漲至歐盟水準。

淨零把關機構SBTi修新規 不放寬碳抵換使用

SBTi修訂規範,允許企業用碳抵換處理剩餘排放,但不打算放寬使用原則。
對範疇三碳排提供新選項,鼓勵處理碳密集活動並允許小企業彈性設定目標。
過半G7企業已通過目標驗證,SBTi仍堅持高標準,避免「漂綠」爭議。

二氧化碳無國界,碳封存也能跨國合作?專家:需先完善社會溝通

台灣、中油推動碳封存試驗,強調監測與科學教育以化解民眾誤解與疑慮。
CCS技術有跨國合作潛力,但需克服法規、碳責歸屬與公眾接受問題。
能源署與學界合作推科普教材,提升CCUS認知並促進透明溝通。

Verra、Sylvera解析碳市場變革:新方法學更嚴謹、2點辨別高品質碳權

新方法學更嚴謹,有助於重建市場信心並提升碳權品質標準。
自然或科技為本的碳權,須關注數據完整性與計算方式。
Google等科技巨頭承諾2030年前購買2千萬噸高品質碳權。

碳足跡標籤規範正式公布:環境部列3大違規類型,誇大減碳最高罰百萬

碳足跡標籤有效期縮短為2年,計算與申請流程更嚴謹透明。
未經核定即標示、誇大減碳、未依規定申報等列為違規,最高罰百萬元。
管理辦法同步修訂,推動綠色採購,落實從消費端促進綠色生產。

世界關燈日〉為地球獻出「最大的1小時」,今年遠見共好圈攜手43家會員加入關燈行動

世界關燈日今年訂於3月22日舉行,已有全球192國參與,強調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。
ESG遠見共好圈攜手43家企業與大學加入,包括金融、科技、百貨等產業,共同拍攝宣導影片。
泰國自2008年來已減少12,272公噸碳排,台灣2024年活動節電達28.9萬瓩,相當於種植73,561棵樹。
透過節能家電、減少塑料、支持綠色消費等方式,讓減碳成為日常習慣。

彭啓明:綠色成長基金辦公室 5月有望掛牌運作

環境部向國發會申請100億元基金,專注投資淨零永續新興產業,並已獲行政院核准。
預計5月成立「綠色成長基金專案辦公室」,開始受理投資申請,每案投資金額約2000萬至1億元。
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,社會對氣候變遷議題仍感陌生,將持續加強溝通與教育推廣。
目前已廣邀共同投資人,並設立信託專戶,目標於第二季正式受理投資案件。

ESG台灣快訊》環境部擬推出碳封存選址規範!哪些環評可化解民眾疑慮?

環境部將推出碳封存選址規範,年底前完成上位政策環評與個案環評,以強化監測與應變機制。
桃園機場透過電動化措施,每年減碳1.72萬公噸,爭取國際碳認證等級4。
響應植樹節,台塑集團攜手桃園市政府打造韌性都市林,提升生態與固碳效益。
廢核行動平台要求修訂核安三法,確保核安再談核電延役,強調防災與賠償機制。

格陵蘭變天 反川普挺川普陣營分居一二大黨

格陵蘭選舉變天,在野民主黨成為最大黨,強硬反對美國干涉格陵蘭,但支持逐步獨立。
親美獨立派崛起,方向黨成為第二大黨,主張三年內獨立並與美國建立安全協議。
執政聯盟可能變動,總理艾格德的伊努特社群黨跌至第三,未來可能與民主黨聯合執政。
此次選舉投票率達74%,選民關注教育、醫療與經濟發展,降低國際議題影響力。

延緩、放寬、簡化⋯⋯歐盟永續監管角力,CBAM等四大氣候規範要破功了?

因應經濟壓力,歐盟擬降低企業合規成本,放寬碳關稅(CBAM)、永續報告(CSRD)等四大規範。
免除80%企業永續報告義務,僅大型企業須遵守,並延後至2028年。
盡職調查範圍縮小,減少對中小企業的ESG要求,降低企業行政負擔。
90%進口商將免徵碳關稅,但仍涵蓋99%以上的碳排量,以平衡競爭與減碳需求。

歐洲商會發布淨零報告 示警若氣候行動停滯 GDP 下降35%

歐洲商會與安永報告指出,若氣候行動停滯,全球GDP恐在2100年下降35%。
報告強調適量、循環性、系統思維、價值重塑、公平與正義,推動經濟與環境雙贏。
涵蓋再生能源轉型、金融淨零影響、產業與交通改革、低碳建築、生態修復、永續消費等。
報告提供再生能源市場發展、融資挑戰、綠色稅務等建議,以助台灣實現2050淨零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