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克森加大抨擊歐盟「高監管」氣候政策

2025/8/28

Exxon批評歐盟氣候政策過於嚴格,影響能源成本。
該公司表示高監管削弱了公眾對綠色轉型的支持。
歐洲的高成本政策可能導致產業外移及投資減少。

中國碳市場將於2027年納入絕對排放上限

2025/8/26

中國宣布將於2027年起實施絕對排放上限。
政策將推動碳市場從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。
目標為提升監管效能並加速碳中和轉型步伐。

前聯合國氣候主管呼籲澳洲訂2035年前減碳75%的「繁榮目標」

2025/8/30

Figueres:75%減碳目標是澳洲邁向繁榮的門票。
約350家企業支持此目標,認為經濟將因此受益。
報告指出,達標將使GDP提升3700億澳元。

📌 彙整觀察:
歐盟高規範氣候政策持續遭石化業抨擊,中國則計畫於2027年納入絕對排放上限,顯示不同體系正以各自方式推動減碳。前聯合國氣候主管呼籲澳洲訂下2035年前減碳75%的「繁榮目標」,凸顯國際社會對中期減碳路徑的期待。
本會觀察,會員企業若僅看單一國家政策,容易忽略全球趨勢正在逐步趨嚴。台灣產業需同時理解高標準監管與市場工具的並行發展,以便調整自身策略。

綠色航運轉型加速,航運碳排減量背後的船員挑戰

2025/8/27

超過四成船員表示減碳轉型造成工作壓力加重。
新燃料如氨氣風險高,船員需重新受訓應對。
到2030年代中期,80萬名船員需額外培訓。

挪威碳封存計畫正式營運 首批成功注入海床下2.6公里地層

2025/8/26

「北極光」CCS計畫已開始正式封存二氧化碳。
首批碳排來自布雷維克水泥廠,注入2600公尺深。
預計第二階段將年增350萬噸封存量。

美國強化野火防治對策,「生物炭」被納入碳移除與環境治理核心

2025/8/30

美國兩項總統令推動木質生物質再利用與防火。
生物炭被納入《修復森林法案》核心政策工具。
每封存1噸CO₂e將提供12美元稅收抵免。

📌 彙整觀察:
航運減碳已有技術路徑,但船員培訓與操作挑戰仍待克服;挪威碳封存專案成功運作,則為歐洲提供了新的轉型範例。美國將「生物炭」納入政策核心,顯示此技術不僅具備長期碳移除潛力,還能改善土壤品質。上週本會碳資產管理師企業專班培訓課程中,也提及生物炭作為負碳技術的重要性,台灣如「官田生物炭」與「光泰環能」案例,已展現其社會與產業價值。
本會觀察,技術潛力必須搭配制度支持、教育推廣與市場驗證,才能真正落地。會員企業可從上述案例理解:無論是航運、農業還是能源,減碳技術成功關鍵仍在於「可規模化」與「具經濟誘因」。

老屋翻新也能賺碳權收益!建築節能減碳作法一次看,碳權如何變都更「綠色貨幣」?

2025/8/27

建築節能減碳可轉為碳權,創造長期收益。
台灣40%老屋超過30年,都更潛藏碳權商機。
LED與太陽能等措施,符合碳權量測與轉換。

回應外界抨擊!超快時尚品牌「SHEIN」通過SBTi目標驗證,時尚產業如何加速減碳佈局?

2025/8/25

SHEIN通過SBTi驗證,承諾2030年使用100%綠電。
範疇三排碳增170%,供應鏈轉型挑戰高。
二手交易平台SHEIN Exchange推動循環經濟。

📌 彙整觀察:
建築翻新納入碳權收益,顯示既有建築存量也能在轉型中創造「綠色貨幣」。另一方面,SHEIN通過SBTi目標驗證,說明即便是快時尚,也開始面臨外部壓力與監督下的轉型壓力。
本會觀察,產業減排正逐漸轉化為品牌與市場價值。會員企業不論規模大小,都應留意「承諾與驗證」的趨勢,並積極將減碳成果轉化為信任與競爭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