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零新訊

為協助會員掌握全球淨零轉型脈動,台灣淨零排放碳中和協會(NZCA)每週精選國內外重要碳議題趨勢,提供即時且專業的新知觀測,協助會員即時掌握國際脈動,作為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策略參考。我們的觀測範疇涵蓋:全球淨零排放與碳中和最新進展、國際碳定價機制發展(碳稅、碳費)、自然碳匯發展趨勢、氣候變遷相關政策與法規、低碳創新技術與綠色轉型方案、全球塑膠公約最新動態、ESG趨勢觀察等議題。在全球加速邁向淨零未來的關鍵時刻,讓我們與您一同洞察先機,開創永續新局。

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亮相 拚2050年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脫鉤

2025/10/22

草案以2020基準,2050年實現資源生產力翻倍。
2050年人均物質消費量降至每人每年6公噸。
循環利用率目標提升至2.5倍,從2020年9.09%起算。

碳交所成軍2年僅賣出4專案 碳費要收了 碳權卻還賣不動?

2025/10/21

碳交所成立兩年僅成交四筆國內碳權專案。
交易冷因定價未明、買家觀望、制度交接。
碳費開徵後市場需求可望被迫釋出。

友達賣出9.5萬元碳權 台灣科技業首例

2025/9/24

友達光電於台灣碳交所完成首宗碳權交易。
碳權售價約9.5萬元,為自願減量專案所得。
顯示科技業啟動碳資產管理與市場化實踐。

📌 彙整觀察:
台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提出2050年「經濟成長與資源脫鉤」願景,但碳市場仍處起步階段,成交量有限。友達售出碳權為科技業首例,也反映企業正試探市場機制的可行性。
本會觀察,碳市場關鍵在於「信任與驗證」。建議會員企業可先盤點內部減碳潛能、關注抵換規則進展,並評估與供應鏈合作建立示範專案的可行性,以提前因應碳費制度上路後的市場轉變。

EU leaders set conditions for new climate goal
(歐盟領袖為新氣候目標設下條件)

2025/10/24

歐盟同意推動2040年溫室氣體減排90%目標。
成員國要求加入「修正條款」以確保經濟彈性。
聚焦融資、能源價格與產業競爭力平衡。

歐盟 ETS 2 碳價估破149歐元!19國憂衝擊能源與民生,執委會祭出哪些配套?

2025/10/23

ETS 2納管建築與運輸業,預估2029年碳價飆至149歐元。
19國警告恐推高能源與交通成本,引發社會分裂。
歐盟擬提前拍賣配額、釋放額度並提供前期融資。

📌 彙整觀察:
歐盟內部對2035年新減碳目標出現分歧,部分成員國憂心高碳價衝擊經濟。ETS 2 預估碳價將突破149歐元,引發對能源價格、交通與住宅用電的負擔討論。歐盟執委會正研擬社會氣候基金與補助機制,以維持政策穩定性。
本會觀察,歐盟政策調整顯示碳定價與民生之間的張力升高,也提醒台灣在碳費與產業轉型間,需更細緻地平衡成本與公平性。

巴黎協定十週年:NDC 3.0 全球盤點

2025/10/2

截至10月中僅62國提交2035年NDC,占全球排放30%。
主要排放國如中印仍未提交,行動落後1.5°C目標。
COP30成關鍵檢驗,各國需縮小承諾與落實落差。

COP30 撐得住巴黎協定承諾?控溫 1.5°C 成最大考驗

2025/10/24

巴黎協定十週年,1.5°C成最大考驗。
巴西貝倫主辦,聚焦自然與能源轉型。
資金動員不足,要求提出可執行計畫。

UN 氣候執行秘書:基礎已奠、方向已定 下一步是加速行動

2025/10/21

全球67 國發展中國家已提交氣候調適計畫。
調適行動擴及國家發展、農業與健康等領域。
最大挑戰為氣候資金不足,需「快」且「量」匹配需求。

COP30 主席信函:若不加速調適,氣候變遷將加劇全球貧困

2025/10/23

調適非發展選項,而是氣候變遷世界的可持續核心。
若不行動,氣候變遷將摧毀生計、流離失所、加深飢餓。
投資調適能保護社群、減少損失,並避免未來更高成本。

📌 彙整觀察:
巴黎協定屆滿十年,全球第三版國家自定貢獻(NDC 3.0)盤點顯示,雖多國更新目標,但行動落差仍大。COP30主席與聯合國氣候主管相繼強調「加速行動」與「公平調適」的重要性,呼應全球對落實的焦慮。
本會觀察,淨零治理正邁入「執行監測期」,企業須提前準備具量化成果的減排與調適方案,迎接更嚴謹的跨國揭露與稽核。

菲律賓災民首度起訴殼牌 指控其對「超級颱風」負有責任

2025/10/23

67 名颱風 Rai 災民於英國控告 Shell。
指其碳排放助長氣候變化與災害損害。
全球首例將企業排放與死傷連結之訴。

Exxon 起訴加州政府 挑戰氣候揭露法規的合憲性

2025/10/27

Exxon向聯邦法院起訴加州SB253與SB261氣候法。
公司稱被迫揭露碳排與氣候風險違反言論自由。
法案要求大型企業揭露供應鏈間接排放與財務風險。

歐洲首個氣候韌性城市的啟示

2025/9/25

阿姆斯特丹建城750年,以防洪與環保為城市核心。
新計畫「Strandeiland」造島6萬人並預留生態區。
以歷史經驗轉化氣候風險為治理韌性。

📌 彙整觀察:
氣候訴訟與法規攻防同步升溫。菲律賓災民起訴殼牌,開啟企業責任訴訟新篇章;Exxon 反控加州氣候揭露法違憲,凸顯法規遵循與企業自主間的界線爭議。歐洲韌性城市的案例則顯示,調適與社區參與能有效降低氣候衝擊。
本會觀察,企業應同步強化揭露透明度與內部法遵機制,並將社會信任納入永續治理核心,以因應氣候責任新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