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普收購格陵蘭曝氣候危機!《解凍格陵蘭》揭示冰山崩塌的震撼現場

《解凍格陵蘭》紀錄片揭示北極冰川崩裂,每秒1萬噸冰川融入海洋,海平面恐上升7.4公尺。
暖化帶來短暫漁業與農業「紅利」,但長期隱憂影響居民生計與環境平衡。
氣候變遷對格陵蘭衝擊巨大,專家呼籲加速減碳,避免全球生態危機擴大。
川普計劃開發格陵蘭資源,與氣候議題形成矛盾,引發國際關注。

德國2024年碳交易收入創新高 增33.4億氣候經費

德國2024年碳交易收入達185億歐元,比2023年增加1億歐元。
碳價從每噸30歐元調至45歐元,主要收入來自供暖及交通運輸燃料。
收入用於氣候基金,支持建築翻新、電動車基礎設施及工業脫碳。
歐盟排放權收入減少30%,因燃煤發電降低與經濟不均影響需求。

新加坡碳權交易所攻略|解析3大平台運作,碳稅制度如何影響企業減碳

新加坡碳權交易所(CIX)運用自然為本解決方案,支持高品質碳權交易。
CIX提供三種交易機制:計畫市場、競標拍賣與交易所,確保價格透明。
碳稅逐步提高,2030年每公噸將調至50至80新元,促企業投資減碳技術。
碳稅收入主要用於推動低碳技術及節能方案,加速碳中和進程。

環境部預告擴碳盤查 新增500企業現階段免繳碳費

環境部擴大碳盤查草案,新增500企業列管,現階段免繳碳費。
包括排放量高的服務業、運輸業、醫療院所等列管範疇。
採「3不1沒有」原則:不麻煩、不委外、不查驗、無碳費。
擬設平台嫁接台電數據,簡化企業盤查流程,並舉辦輔導訓練

反ESG浪潮?美國銀行紛紛退出氣候組織,石化投資恐增加

美國六大銀行相繼退出「淨零銀行聯盟」,受反ESG浪潮與政治壓力影響。
退出行動導致石化燃料投資增加,摩根大通仍是石化產業最大融資銀行。
歐洲銀行抓住機會,成為氣候金融行動主導力量,推動全球淨零轉型。
專家認為,反ESG風潮對市場的長期逆轉可能性低,淨零趨勢不可逆。

《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》第二版出爐,適用產業擴至半導體等、環境目的納入生物多樣性

第二版指引新增半導體、面板、農林業等產業,擴大適用範圍。
金融業首次納入指引,須揭露永續投融資占比。
六大環境目的新增生物多樣性,完善永續評估標準。
金管會推出企業轉型模板,助力企業有序轉型,提升綠色金融支持力。

減碳大限逼近 碳權篇/雙管齊下防漂綠

金管會與環境部推出 金融機構防漂綠參考指引 及 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 。
常見漂綠:未經驗證就宣稱碳中和、過度誇大零碳成果或使用低品質碳權。
碳中和指引要求企業公開八項數據,包括碳排計算、碳權抵換比例等資訊。

均標以上才可稱綠色企業 金管會新版永續經濟指引增半導體、綠能等產業

新版指引涵蓋五大產業、29項經濟活動,新增半導體、綠能等。
永續經濟活動需具環境貢獻、無重大危害且符合法規。
金融業要求需揭露投融資永續比例,成為國際競爭力指標。

電價連漲且碳費上路 用電大戶條款門檻維持5000瓩

用電大戶條款檢討結果維持5000瓩以上用戶納管,2026年底再次檢討。
72%用電大戶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,另有28%設置綠能設備。
2023年兩次電價調漲,加上碳費開徵,形成企業轉型壓力。
用電大戶多參與RE100等組織,綠電成台灣科技業競爭優勢。

什麼是MRV與dMRV?一覽全球數位碳監測趨勢,台灣如何跟上?

MRV是監測、報告與驗證減碳成效的傳統系統;dMRV引入數位技術提高效率與透明度。
dMRV優勢:利用感測、衛星及數據分析技術,達到即時監控、自動化操作、成本效益及擴大應用範疇。
Verra和黃金標準已啟動dMRV試點,提升碳信用額度的可信度與效率。

峇里島年產160萬噸垃圾!國小生帶頭改變,零廢棄典範如何誕生?

峇里島每年產生160萬噸廢棄物,遊客垃圾佔13%,嚴重污染環境。
BBPB倡導禁用塑膠產品,Sungai Watch從河川回收垃圾並升級再造。
首座「社區廢棄物中心」每日處理10噸垃圾,為當地企業提供回收服務。

台灣2030減碳目標提升至減量28±2%;超商、捷運、高鐵、電信業等都列管碳盤查 ,2026起需登錄

2030年減排目標提升至基準年2005年的28±2%。
新增捷運、高鐵、零售業及大專院校等多領域為溫室氣體盤查對象,自2026年起需申報。
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0條規定,透過跨部會協商制定2030減排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