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蒂岡擬建光電場 教宗良十四世延續綠色衣缽發布減碳目標

2025/9/17

梵蒂岡將建光電園區,目標成為百分百綠能國。
教宗良十四世延續前任願景,強調支持潔淨能源。
計畫經費不到1億歐元,後續須義國議會通過。

澳洲目標2035減碳排62%到70% 環團批力道不足

2025/9/20

澳洲2035年減碳目標設定為62%至70%。
政府稱目標「具企圖心又可行」,強調實際性。
環團批評低於科學建議,優先產業忽略弱勢。

New York readies for record Climate Week despite Trump chill factor

2025/9/23

氣候週規模創紀錄,活動數破千場,超越去年。
專家指出企業與市場正取代政府成為減碳推手。
86%全球受訪者支持氣候國際合作,盼共同行動。

‘Something is working’: UN climate chief optimistic about green transition

2025/9/20

氣候主管Stiell表示各國進展雖不足,但轉型信號已啟動市場變化。
全球私部門綠能投資達2兆美元,遠超化石能源。
UN將強調綠色轉型經濟效益,避免單靠災難預警。

📌 彙整觀察:
梵蒂岡提出減碳行動展現宗教力量的延續,澳洲新目標則遭批不足,反映各國減碳力道仍有落差。美國紐約的氣候週規模空前,加上聯合國氣候首長的樂觀訊號,顯示全球氛圍仍持續推動轉型。
本會觀察,近期各國減碳目標與行動的落差,再次顯示「承諾的嚴謹性」與「政策的執行力」同樣重要。對企業而言,國際氛圍帶來兩點啟示:其一,透明揭露與第三方驗證往往比僅有口號式目標更具說服力;其二,不論減碳目標設定高低,若能在能源使用、供應鏈管理或產品設計上提出具體方案,才能真正贏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。
對台灣企業來說,國際競爭力未必取決於「最高的減碳承諾」,而在於能否展現「最可信的執行路徑」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永續轉型的浪潮中持續被看見並受到肯定。

彭啓明:碳費制是科學試煉,也是政治修羅場

2025/9/22

252家大戶排放占全台55%碳量,碳費關鍵在政治協調。
彭啓明強調碳費非加稅,而是協助轉型的政策工具。
太陽光電場總體檢、推循環袋、限塑政策持續推進。

碳會計新時代 ISO 與 GHG Protocol 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統一標準

2025/9/19

ISO與GHG Protocol將共同制定統一碳排標準。
雙方整合可簡化合規、減少企業混亂。
將涵蓋範疇1至3,助企業盤查與揭露一致。

📌 彙整觀察:
近期碳費與碳會計標準的議題,顯示治理架構正逐漸趨向嚴謹與透明。碳費制度不僅是減碳工具,更是檢驗政策設計與產業溝通的試煉;而國際標準則透過 ISO 與 GHG Protocol 的協調,為企業減碳與揭露建立新的共同語言。
本會觀察,對會員企業而言兩大啟示值得關注:其一,僅停留在宣示層面的碳中和將逐漸失去說服力,必須回到能源、產品與供應鏈的實質減量;其二,雖然合規壓力升高,但能率先調整並主動揭露的企業,反而更容易取得國際認可與市場信任。換言之,未來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「是否合格」,更在於「是否能展現可信且具體的減碳路徑」。

新加坡碳權外交再推進:砸17億採購首批以自然為本碳權、合作國新增越南

2025/9/17

新加坡將砸17.9億元採購跨國自然型碳權。
項目涵蓋祕魯、巴拉圭、迦納,預計抵銷4%碳排。
星越簽署協議,碳權交易夥伴擴大至9國。

台灣山椒魚號掀起碳移除革命 光泰環能攜手中科打造生物炭落地應用新典範

2025/9/16

全台唯一取得EBC認證,PX熱裂解設備投入中科。
每公斤生物炭具-2.625公斤碳移除效益,並上雲端追蹤。
應用橫跨3D列印、保養品與低碳建材,拓展負碳商模。

📌 彙整觀察:
新加坡以國家力量大規模採購自然型碳權,深化碳外交布局;台灣則展現生物炭應用的落地實踐,成為技術轉化為碳移除的示範。
本會觀察,碳市場已不僅是金融工具,更逐步連結產業實務。企業若能同時布局國際碳權與本土技術,將有助於提升轉型韌性。

UN and Ethiopia urge Africa Climate Summit to send a clear message: COP30 must deliver for African nations

2025/9/4

聯合國與衣國呼籲COP30實質落實對非洲承諾。
非洲擁龐大再生能源潛力,但資金分配比例偏低。
衣索比亞宣布爭取2027年主辦COP32氣候峰會。

Mauricio Lyrio: Brasil has “Unique Credentials” in Climate Negotiations and is a Model of Action

2025/9/19

巴西能源轉型領先全球,90%電力來自再生能源。
巴西將啟動熱帶森林永續基金,補償保育國家。
COP30聚焦「協議落實」,推動日常政策與改變。

📌 彙整觀察:
聯合國與衣索比亞呼籲非洲國家在氣候峰會上展現更明確的訴求,要求 COP30 必須回應開發中國家的需求;同時,巴西則以主辦國身分強調其在氣候談判上的獨特地位與示範角色。
本會觀察,COP30 的焦點已逐漸浮現,一方面是「南方國家如何爭取資源與公正」,另一方面是「巴西能否真正凝聚共識」。台灣企業若欲掌握國際趨勢,應留意氣候外交對資金流向、碳市場與技術合作的潛在影響。